赵孟頫的书法,从古至今800年,一直饱受争议,有人对其爱不释手,有人批判字迹“奴颜媚骨”,可谓众说纷纭,令人无法明辨,客观分析,赵孟頫的水平值得推崇,首先,他出身显赫,得见古人真迹。
图片
自幼深入钻研,继承“二王”笔法,修养和境界高深,用笔根正苗红,最得古雅、清逸之美,其次,赵孟頫大胆创新,删减古人繁杂的笔法变化,简化“二王”技艺,线条干练且清晰,难度降低,非常适合现代人学习。
图片
至于书坛的差评,主要源自“字如其人”错误理念,以及圆熟、秀媚的书风,先说思想,“字如其人”带有道德色彩,书法乃是艺术,鉴赏标准是笔法、墨法等,加入其他因素,非常不专业。
图片
而且其字的外观清雅、俊媚,并不代表筋骨浅薄,他的笔画结构严谨,协调性强,运笔沉着凝练,力道透过纸背,尤其是中年增强气力之后,质感更是高级。
董其昌少时讥讽“赵字”,晚年精进之后,才悟得其字强悍,不免感叹:“始知吴兴书法之妙,没见寂寥短卷,终日爱玩”,做到“赵体之外,一改不窥”。
图片
同时2013年颁布的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》里面,也收录4幅赵孟頫作品,更是证明水平之高,就像他的书法“天花板”——《明肃楼记》,字字标准生动,堪为初学者“必备范本”。
图片
此帖为了记述“明肃楼”建成而写,至元22年(公元1285年)成书,共计514字,行楷兼具,彼时赵孟頫买到《淳化阁帖》,刚刚研究结束,对于古法的领悟深刻,技艺更上一层,用笔极尽自然精到,达到另一重“高峰”。
图片
起笔瞬间“凌空取势”,笔锋接触纸面后,流畅的完成蓄力、调锋整套动作,如苍鹰俯冲,遒劲而灵动,如此玄妙的笔法,再搭配妙趣动荡、阴阳平衡的构势,充分凸显视觉层面的对比感和流动性,饱含艺术生命力,美到骨子里。
图片
清朝时期,乾隆极其欣赏“赵字”,把他迷得神魂颠倒,此帖定然临摹过,早前一直秘藏,近几年台北故宫展出,赢得一片好评,时常临摹,能学到简易的“二王”笔法,依据其字的畅意姿态,顺利由楷入行,或者日后学习深奥的名帖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赵孟頫《明肃楼记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推出便携的经折装,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,与原作毫无二致,见此品如见原作,市面独此一家,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